2021.07.14
東莞市大嶺山鎮2019年第001號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報告(公示)
一、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東莞市大嶺山鎮2019年第001號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
土地使用權人:東莞市海隆達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單位:廣東中健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檢測單位:廣東中健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廣東天鑒檢測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鉆探單位:東莞市友發環??萍脊こ逃邢薰?
項目地址:東莞市大嶺山鎮農場村,中心坐標位置是東經113°50′45.54";北緯22°54′12.32"
地塊調查面積:38210.35平方米
地塊原用地性質:工業用地
地塊規劃用地性質:R2+C2(二類居住用地+商業金融業用地)
調查緣由:東莞市大嶺山鎮2019年第001號地塊位于東莞市大嶺山鎮農場村,中心坐標位置經度113°50′45.54";緯度22°54′12.32",占地面積為38210.35m2。調查地塊1998年前為丘陵、農林地和魚塘,1998年至2015年進行工業活動開發利用,主要從事家具生產和銷售活動,原用地性質為工業用地,根據東莞自然資源局《建設用地規劃條件》(編號:規字第2019-15-1001號)文件,用地規劃性質變更為R2+C2(二類居住用地+商業金融業用地)。根據關于印發《東莞市建設用地開發利用土壤環境管理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東環辦[2018]310號),該地塊需要開展地塊環境初步采樣調查工作。
受東莞市海隆達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委托,廣東中健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于2019年12月承擔了該地塊的場地環境初步調查工作。根據國家場地環境調查相關技術規范的要求,廣東中健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于2019年12月~2020年1月期間對目標地塊開展了場地環境初步調查工作,并編制了該地塊的初步調查報告。
二、根據第一階段環境調查結果
根據第一階段環境調查結果,調查地塊歷史沿革清晰。根據歷年衛星地圖和人員訪談了解,調查地塊1998年前為丘陵、農林地和魚塘,1998年進行土地平整,部分土壤用于地塊回填,無外來填土;1998年至2015年為東莞振德家具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生產和銷售木制家具,2015年東莞振德家具有限公司完成搬遷;調查地塊于2015年至2018年轉租東莞市大嶺山君星藝品廠當倉庫使用,地塊內原建筑物保持不變,主要堆放啤酒瓶、五金機械、甲板等,不從事工業污染類等生產活動。2018年拆除廠房建筑,拆除的部分建筑垃圾堆放于地塊內,2018年至今一直為空置狀態,未進行其他工業的開發利用。潛在關注污染物為重金屬、VOCs、SVOCs及石油烴。
三、根據第二階段環境調查結果
①土壤環境調查結論
此次初步調查共布設了26個土壤監測點(包含1個土壤監測對照點),調查深度為0~8m,共采集土壤樣品105個(土壤檢測對照點位樣品1個,不包含現場平行樣品)。檢測項目包括理化性質(1項)、重金屬和無機物(7項)、揮發性有機物(27項)、半揮發性有機物(14項)和石油烴。根據檢測結果分析,土壤環境調查結論如下:
1、pH值
本地調查地塊內共有104個土壤樣品進行了pH值的檢測,pH值的檢出范圍為4.11~8.14,其中80個土壤樣品中的pH值小于7,24個土壤樣品中的pH值大于7,總體來看調查地塊以酸性土壤為主。
2、重金屬
本次調查地塊內共有104個土壤樣品進行了重金屬砷、鎘、六價鉻、銅、鉛、汞和鎳檢測,通過對比分析可看出,砷、鎘、銅、鉛、汞和鎳的檢出濃度均低于風險篩選值,六價鉻均未檢出,本地調查地塊土壤重金屬檢測結果均沒有超第一類用地風險篩選值。因此無需對地塊土壤開展重金屬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
3、有機物
本次調查地塊內共有104個土壤樣品進行了有機物的檢測,共檢測49項有機物。此次檢出的有機污染物包括共7項,其中氯仿最大檢測值為1.4×10-3mg/kg,甲苯最大檢測值為6.1×10-3mg/kg,間二甲苯+對二甲苯最大檢測值為1.3×10-3mg/kg,四氯化碳最大檢測值為2.2×10-3mg/kg,乙苯最大檢測值為1.3×10-3mg/kg,氯苯最大檢測值為1.5×10-3mg/kg,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最大檢測值為14.8mg/kg以上7種有機物的檢測值均低于第一類用地風險篩選值,其余有機污染物均未檢出,因此無需對地塊土壤開展有機物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
4、石油烴
本次調查共有104個土壤樣品進行了石油烴的檢測,全部樣品石油烴檢出,檢出結果范圍為38~780mg/kg,均未超出風險篩選值,因此無需對地塊土壤開展石油烴的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相關工作。
②地下水環境調查結論
1、檢測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在地塊內共采集4份地下水樣品,檢測了pH值、渾濁度、鐵、錳、銅、鋅、鋁、鈉、鉛、汞、砷、硒、鎘、六價鉻、鎳、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石油類、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鄰苯二甲酸二乙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共24項監測指標。通過對比分析可看出,pH值范圍為5.43~6.02,呈酸性水;出現超篩選值的監測指標包括渾濁度、鐵、錳和鎳共4項,超標項目均不是本調查地塊的特征污染物,最大超篩選值倍數范圍為0.96(鎳)~16.6(鐵),其余檢測項目均低于風險篩選值。地塊內上游、下游地下水監測點位均出現超篩選值項目。
渾濁度超標的原因可能為建井時濾料填充相對較少,使得地下水進入井管時沒有得到很好的過濾,從而使得地下水渾濁度較高。
地下水鐵、錳超標點位有D1(原涂裝車間位置)和D3(原次品倉庫位置),鎳超標點位有D1(原涂裝車間位置)。東莞市淺層地下水除東南部水質較好外,其他地區的水環境質量相對較差,調查地塊位于東莞市西南部,淺層地下水與地表水水力聯系密切,地下水水質總體上呈惡化趨勢。根據《廣東省地下水保護與利用規劃》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區地下水污染物鐵、錳的本底值相對較高,鐵、錳超標的原因可能為地下水錳的本底值相對較高以及受到地塊內工業企業生產活動的影響。鐵超標。鎳超標原因可能是由于鎳具有強親硫性,使其多以硫化物的形式賦存在各類巖石中,在基巖分布區,巖石中的鎳在氧化作用下,形成溶解度較大的硫酸鹽并游離出鎳,隨著地下水在巖層中流動時遷移。由于調查地塊原工業企業生產過程和原輔材料均不涉及重金屬鎳的使用,造成地下水鎳超標可能性較小。
2、地下水人體健康風險分析
地下水暴露途徑包括吸入室外空氣中來自地下水的氣態污染物,吸入室內空氣中來自地下水的氣態污染物以及飲用地下水。因調查地塊所在區域均已供應自來水,不以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所以不存在飲用地下水暴露途徑。此外,關注污染物鐵、錳和鎳在地下水中不生成氣態污染物,故這些超標污染物缺少暴露途徑,由此地下水中的超篩選值污染物對人體健康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內。因此本地塊無需開展地下水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
3、地下水風險管控措施
鑒于地塊內地下水中存在污染物指標不同程度地超出相應的地下水風險篩選值,建議在后期開發過程中不對場地內的地下水進行以飲用水源為用途的開發利用。
四、總結論
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結果表明:東莞市大嶺山鎮2019年第001號地塊不屬于污染地塊,無需開展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故地塊作為二類居住用地+商業金融業用地進行再開發利用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