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2
中堂鎮豆豉洲濱江新城A07-02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報告(公示)
一、基本情況
地塊名稱:中堂鎮豆豉洲濱江新城A07-02地塊
地塊占地面積:41837.19平方米
地理位置:東莞市中堂鎮豆豉洲,中心坐標位置是東經113°39'03.21"、北緯 23°6'27.17"
場地責任單位:東莞市中堂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
土地利用現狀:二類居住用地(R2)
未來規劃:二類居住用地(R2)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單位:廣東中健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調查緣由:中堂鎮豆豉洲濱江新城A07-02地塊位于東莞市中堂鎮豆豉洲(中心地理位置:東經113°39'03.21"、北緯 23°6'27.17"),占地面積41837.19平方米。該地塊1989年前為農用地,1989年至2009年8月為工業用地,2009年9月城建規劃局將其規劃為二類居住用地(R2),基于上述情況,根據《東莞市建設用地開發利用土壤環境管理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東環[2018]310號),該地塊需開展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工作。
二、調查情況
(1)第一階段環境調查結果:
在第一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期間,項目組通過資料收集和審閱、現場踏勘、調查采訪等方式對目標地塊及其周邊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污染識別。目標地塊歷史沿革清楚:調查地塊占地面積41837.19平方米。地塊在1989年前為農用地。1994年地塊東北角開始建設東莞金中銅業有限公司,主要加工、銷售有色金屬制品(除國家專營),對邊角料純銅進行熔鑄,于2006年注銷,2007年拆除;2008年一小部分區域建為廢品回收站,主要回收紙皮、廢鐵等,建筑物于2013年拆除;1990年地塊東側開始建設中堂德豐制衣有限公司倉庫及宿舍,主要用于工人居住及存放布料、產品,于2008年拆除;1989年地塊中堂德豐制衣有限公司倉庫南側建設配電房,并在旁邊建有變壓器,于2007年拆除;2002年地塊西北區域建有臨時住宿工棚,主要用于居住,于2010年拆除;1990年西北邊角建設東莞市中堂沛棠家具廠,為村民所有,主要制作家具,不涉及噴漆等,并于2008年搬遷、2013年拆除;1995年地塊西南角建設東莞建業制衣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和銷售針、梳織服裝等,于2017年停產搬遷,2019年拆除。2012年6月地塊東部魚塘進行填土整平,面積為5347平方米,填方量約13902立方米,填土來源為開發房地產時開挖的綠地土壤。地塊建筑拆除之后,地塊為空地且長滿植物。
2012年12月由于北海仔河清淤工作,調查地塊東部約1.4萬平方米區域作為北海仔河固化污泥臨時堆放場地,于2013年6月前將固化污泥運走至地塊外的合同地點堆填。
2015年進行一次填土,填土深度約0.5米,面積約27141平方米,填方量約13570立方米,填土來源為開發房地產開挖的綠地土壤;2019年地塊再次平整,填土深度約為2.2~3.8米,面積約27141平方米,填方量約78709立方米,填土為A06-02地塊旁基挖土,不含一般工業廢棄物及危險廢物。其中地塊內西側有一魚塘(面積約3200平方米),未發生改變。
(2)第二階段環境調查結果
①土壤環境調查結論
第二階段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現場采樣時間為2019年12月30日~2020年1月2日、2020年1月5日及2020年1月9日,調查組采用專業判斷布點法結合系統布點法進行土壤監測點位的布設,此次初步調查共布設25個土壤點位,1個對照采樣點,總共26個土壤點,共采集132份樣品(包括土壤對照點),調查地塊內鉆孔深度為6.00~9.00m,分別采集5~7層不同深度樣品;對照點采集深度為0~0.5m。監測項目為:pH值、重金屬和無機物(8項)、揮發性有機物(27項)、半揮發性有機物(11項)及特征污染物石油烴(C10-C40)、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鄰苯二甲酸丁基芐酯、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及多氯聯苯(總量),根據檢測分析結果,土壤環境調查結論如下:
1、pH值
本次調查場地內共有132個土壤樣品進行了pH值的檢測,pH值的檢出范圍6.31~8.98,其中7個土壤樣品的pH值小于7,125個土壤樣品的pH值大于7,總體來看,調查地塊以堿性土壤為主。
2、重金屬
本次調查場地內共有132個土壤樣品進行了重金屬砷、鎘、六價鉻、銅、鉛、汞、鎳檢測,10個土壤樣品進行了鋅檢測,由于地塊內點位S10第六層、S11第三層、S16第二層及第三層、S23第五層、S25第三層樣品銅檢測結果未檢出,為復核情況,委托國廣東省地質實驗測試中心進行復核檢測,檢測結果數值范圍為7~20mg/kg,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砷、鎘、銅、鉛、汞、鎳、鋅的檢出濃度均低于風險篩選值,六價鉻均未檢出,同時通過與風險篩選值對比分析,本次調查土壤重金屬的檢出結果均沒有超第一類用地風險篩選值及居住和公共用地篩選值。因此無需對場地土壤開展重金屬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
3、有機物
本次調查場地內共有132個土壤樣品進行了有機物的檢測,共檢測了41項有機物。此次檢出的有機污染物包括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1,2,3-三氯丙烷、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鄰二甲苯、萘、氯甲烷、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 共21項。其中四氯化碳的最大檢測值為1.4×10-3mg/kg,氯仿的最大檢測值為2.1×10-2mg/kg ,二氯甲烷的最大檢測值為9.1×10-2mg/kg,1,1,1,2-四氯乙烷的最大檢測值為1.2×10-2mg/kg,1,1,2,2-四氯乙烷的最大檢測值為5.0×10-3mg/kg,四氯乙烯的最大檢測值為1.0×10-2mg/kg,1,1,1-三氯乙烷的最大檢測值為2.7×10-3mg/kg,1,1,2-三氯乙烷的最大檢測值為9.7×10-3mg/kg,1,2,3-三氯丙烷的最大檢測值為1.2×10-3mg/kg,苯的最大檢測值為1.1×10-2mg/kg,氯苯的最大檢測值為3.5×10-3mg/kg,1,2-二氯苯的最大檢測值為2.7×10-3mg/kg,1,4-二氯苯的最大檢測值為1.2×10-2mg/kg,乙苯的最大檢測值為5.9×10-2mg/kg,苯乙烯的最大檢測值為5.2×10-3mg/kg,甲苯的最大檢測值為0.239mg/kg,間二甲苯+對二甲苯的最大檢測值為2.5×10-2mg/kg,鄰二甲苯的最大檢測值為1.5×10-2mg/kg,萘的最大檢測值0.27mg/kg,氯甲烷的最大檢測值為1.8×10-3mg/kg,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的最大檢測值為10mg/kg,以上21種有機物的檢測值均低于風險篩選值,其余有機污染物均未檢出,因此無需對場地土壤開展有機物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
4、石油烴
本次調查共有132個土壤樣品進行了石油烴的檢測,石油烴均檢出,石油烴的最大檢測值為704mg/kg,檢測值均低于風險篩選值,因此無需對場地土壤開展石油烴的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相關工作。
5、多氯聯苯(總量)
本次調查共有10個土壤樣品進行了石多氯聯苯(總量)的檢測,多氯聯苯(總量)均未檢出,檢測值均低于風險篩選值,因此無需對場地土壤開展多氯聯苯(總量)的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相關工作。
②地下水環境調查結論
1、檢測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項目組于2020年03月10日、2020年03月23日在地塊內共采集了4份地下水樣品,檢測了pH值、渾濁度、鐵、錳、銅、鋅、鋁、鈉、汞、砷、鎘、鉛、鎳、六價鉻、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鄰苯二甲酸二乙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石油類、苯、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氯化物、多氯聯苯(總量)(共35項),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地下水pH值范圍為5.36~6.11,呈弱酸性水;出現超篩選值的污染物包括渾濁度、鐵、錳共3項,最大超篩選值倍數范圍為0.17(錳)~19.1(渾濁度)。渾濁度為感官性狀及一般化學指標,不屬于調查地塊的關注污染物;根據《廣東省地下水保護與利用規劃》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區地下水污染物鐵、錳的本底值相對較高,鐵、錳超標的原因可能為地下水鐵、錳的本底值相對較高以及受到地塊內工業企業生產活動的影響。除渾濁度、鐵、錳在場地內上游、下游地下水監測點位均出現超篩選值項目,其余檢測項目均低于風險篩選值。
2、地下水異味分析
2020年4月9日,與專家踏勘現場發現A07-04地塊D2地下水有異味,又該水井位于金中銅業有限公司的生產區域,為進一步分析異味的成因及地下水污染狀況,于2020年4月11日重新采集A07-04地塊D2以及下游方向本地塊D1(靠近金中銅業有限公司)總共2個地下水樣品,利用定性分析手段對異味成因進行排查。根據定性分析,A07-04地塊D2分析出11種揮發性物質(乙醇、甲硫醚、三甲基硅醇、二甲基二硫、甲苯、二甲基硅烷二醇、四氯乙烯、對間二甲苯、丁二酸二甲酯苯、1,2-二氯乙烷),地塊D1分析出8種揮發性物質(乙醇、三甲基硅醇、甲苯、二甲基硅烷二醇、四氯乙烯、丁二酸二甲酯、苯、1,2-二氯乙烷);其中地塊D1未檢出重點關注物甲硫醚、二甲基二硫醚致嗅物質,該地塊水井氣味正常。A07-04地塊D2水井存在異味現象可能因該地塊四周水域充沛且北面靠近東江北干流,東江北干流受工業生產影響污染物含量較高,當東江北干流向地下水的補給時,會造成地下水一般污染物含量高,且地塊填土前有綠植,填土覆蓋其綠植及根部在水份充沛情況下,容易發生腐質,腐爛程度高,因此導致地下水氣味異常。
3、地下水人體健康風險分析
地下水暴露途徑包括吸入室外空氣中來自地下水的氣態污染物,吸入室內空氣中來自地下水的氣態污染物以及飲用地下水。因調查地塊所在區域均已供應自來水,不以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所以不存在飲用地下水暴露途徑。此外,關注污染物錳、鐵在地下水中不生成氣態污染物,故這些超標污染物缺少暴露途徑,由此地下水中的超篩選值污染物對人體健康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內。因此本地塊無需開展地下水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
4、地下水風險管控措施
a.鑒于調查地塊地下水污染物中的鐵、錳不同程度的超出相應風險篩選值,因此建議在后期開發過程中不對地塊內的地下水進行以飲用水源為用途的開發利用。
b.因考慮A07-04地塊地下水的異味情況,如后期建設開挖,施工人員在清挖靠近A07-04地塊過程中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佩戴好施工用口罩、安全帽、手套、防護服,如有聞到強烈異味,應停工向相關部門匯報,應采取污染阻隔、阻斷等措施,防止污染擴散。
c.開挖施工期間,基坑滲排水應按環境管理的相關要求,處置達標后進行排放,以免由于地下水滲漏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
d.建設施工時,應在場地明確標識,禁止飲用地下水、皮膚接觸地下水、用地下水洗浴等,經發現,立即采取應急措施。
③底泥
本次場地調查對采集的1份魚塘底泥樣品進行了檢測分析,檢測項目與土壤的監檢測項目一致。結果表明,魚塘塘底泥有砷、鎘、銅、鉛、鎳、汞共6項重金屬和無機物、石油烴以及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檢出,其檢出結果均低于相應的風險篩選值,六價鉻和其它有機污染物均未檢出。
④地表水
本次場地調查對采集的1份地表水樣品的27項指標進行了檢測分析,通過對比分析,地表水污染物銅、硒、鎘、鉛、氟化物、砷、汞、六價鉻、氰化物、揮發酚、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糞大腸菌群共14項滿足Ⅰ類地表水質標準要求,氨氮、鋅共2項滿足Ⅱ類地表水質標準要求,溶解氧、總磷共2項滿足Ⅳ類地表水質標準要求,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總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共4項屬于劣Ⅴ類水質,其余指標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相關要求。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總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污染物濃度較高的原因可能是水體富營養化導致。
(3)總體結論
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結果表明:中堂鎮豆豉洲濱江新城A07-02地塊地塊不屬于污染地塊,無需開展詳細調查與風險評估工作,故該地塊作為二類居住用地進行再開發利用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