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9
沙田鎮LS0401-LS0406(二)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報告(公示)
一、基本情況
地塊名稱:沙田鎮LS0401-LS0406(二)地塊
占地面積:111333.3平方米
地理位置:東莞市立沙島(中心地理位置:東經113° 33'47.83"、北緯 22° 57'54.93")
土地使用權人:東莞市沙田鎮人民政府
土地利用現狀:空地
未來規劃:三類工業用地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單位:廣東中健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調查緣由:沙田鎮LS0401-LS0406(二)地塊(中心地理位置:東經113°33'47.08"、北緯22°57'55.26"),占地面積111333.3平方米,該地塊歷史用地性質為農用地,東莞巨正源有限公司現擬于該地塊建設三類工業用地,土地使用性質由農用地變更為三類工業用地,根據《東莞市建設用地開發利用土壤環境管理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東環[2018]310號),該地塊需開展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工作。
二、調查情況
1、第一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
調查地塊于2020年前為農田、河流、魚塘、民宅及臨時工棚。其中民宅主要位于地塊中部區域,于2019年拆除完畢;臨時工棚位于地塊西側,為建設東莞三江儲罐有限公司工人的臨時休息場所,于2008年建設,西北側工棚2011年拆除,西南側工棚沿用至今;
調查地塊2020年至今東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對地塊進行回填并于地塊兩側建有地樁、一處柴油存放處、一處清泥池及一處臨時變壓器,填土面積約為105000m2,填土深度約為2.5m,填土土方量約為262500立方米,填土來源為鵬瑞天玥廣場,為政府合法招標的土源,不涉及工業廢棄物、危險廢物及生活垃圾;柴油存放區位于地塊西側,約2m2,為施工隊填土及建地樁時施工車輛所用;清泥池位于地塊中部,約5m2,為打地樁時清出的淤泥,清泥池中淤泥每天由車輛運走;變壓器位于地塊中部,約3m2,供填土及建地樁時機械所用。
根據地塊相關資料分析、現場勘踏及人員訪談等,調查地塊曾用于農作物種植,且存在回填情況,同時考慮到地塊存在柴油存放區、清泥池及南側靠近東莞巨正源有限公司一期用地,故將以上區域作為重點關注區域,關注污染物包括重金屬、VOCs、SVOCs、石油烴、有機農藥類。
2、第二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
(1)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論
本次初步調查共布設了69個土壤監測點(包含1個土壤監測對照點),調查深度為0~7.0m,項目組分別于2020年06月02日~2020年06月30日進行土壤樣品采集,共采集土壤樣品322份(其中土壤檢測對照點位樣品1個,不包含現場平行樣品);檢測項目包括理化性質(1項)、重金屬和無機物(7項)、揮發性有機物(27項)、半揮發性有機物(11項)、石油烴(C10-C40)及有機農藥類。根據檢測結果分析,土壤環境調查結論如下:
①pH
本次調查地塊內共有321個土壤樣品進行了pH的檢測,pH值的檢出范圍為4.44~10.55,其中59個土壤樣品的pH值小于7,262個土壤樣品的pH值大于7,總體來看,調查地塊以堿性土壤為主。
②重金屬
本次調查地塊內共有321個土壤樣品進行了重金屬砷、鎘、六價鉻、銅、鉛、汞、鎳檢測,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砷、鎘、銅、鉛、汞、鎳、六價鉻的檢出濃度低于第二類用地風險篩選值,且未超出第一類風險篩選值,因此無需對地塊土壤開展重金屬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
③有機物
本次調查地塊內共有321個土壤樣品進行了有機物的檢測,此次檢出的有機污染物包括氯仿、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二氯甲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乙苯、苯乙烯、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鄰二甲苯、氯甲烷、1,4-二氯苯、苯、氯乙烯、1,2,3-三氯丙烷、三氯乙烯、1,1,2-三氯乙烷、1,2-二氯丙烷、順-1,2-二氯乙烯、四氯化碳、1,1-二氯乙烯、石油烴共23項,其中,氯仿的最大檢出濃度為1.6×10-2mg/kg、1,1-二氯乙烷的最大檢出濃度為2.1×10-3mg/kg、1,2-二氯乙烷的最大檢出濃度為1.4×10-2mg/kg、二氯甲烷的最大檢出濃度為1.27×10-2mg/kg、1,1,2,2-四氯乙烷的最大檢出濃度為0.203mg/kg、四氯乙烯的最大檢出濃度為0.198mg/kg、乙苯的最大檢出濃度為0.309mg/kg、苯乙烯的最大檢出濃度為3.1×10-2mg/kg、甲苯的最大檢出濃度為0.43mg/kg、鄰二甲苯的最大檢出濃度為1.11mg/kg、氯甲烷的最大檢出濃度為1.7×10-2mg/kg,1,4-二氯苯的最大檢出濃度為1.6×10-3mg/kg,苯的最大檢出濃度為5.9×10-3mg/kg,氯乙烯的最大檢出濃度為1.1×10-3mg/kg,1,2,3-三氯丙烷的最大檢出濃度為1.0×10-2mg/kg,三氯乙烯的最大檢出濃度為3.8×10-2mg/kg,1,1,2-三氯乙烷的最大檢出濃度為4.3×10-2mg/kg,1,2-二氯丙烷的最大檢出濃度為3.9×10-3mg/kg,順-1,2-二氯乙烯的最大檢出濃度為2.8×10-3mg/kg,四氯化碳的最大檢出濃度為4.5×10-3mg/kg,1,1-二氯乙烯的最大檢出濃度為1.5×10-3mg/kg,石油烴的最大檢出濃度為149mg/kg均低于第二類用地風險篩選值,且未超出第一類風險篩選值,其余有機污染物均未檢出,因此無需對地塊土壤開展有機物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
④有機農藥類
本次調查地塊內共有321個土壤樣品進行了有機農藥類的檢測,樣品均未檢出,低于第二類用地風險篩選值,因此無需對地塊土壤開展有機農藥類的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相關工作。
(2)地下水
①檢測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在地塊內共采集了5份地下水樣品,檢測了pH值、渾濁度、鐵、錳、銅、鋅、鋁、硒、鈉、汞、砷、鎘、六價鉻、鉛,鎳、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總量)、苯乙烯、石油類、六六六(總量)、滴滴涕(總量)共23項,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地下水pH值范圍為6.03~7.30,其中D1、D3滿足IV類標準要求,D2、D4、D5均滿足I~III類標準要求;其余地下水指標22項共檢出12項,出現超篩選值的污染物包括渾濁度、錳、鈉、鎳共4項,渾濁度在5個點位(地下水上游、下游)樣品中均超篩選值,錳在3個點位(地下水上游、下游)樣品中超篩選值,鈉在1個點位(下游)樣品中超篩選值,鎳在1個點位(下游)樣品中超篩選值,渾濁度最大超篩選值為13.34,錳最大超篩選值倍數為5.34,鈉最大超篩選值倍數為0.07,鎳最大超篩選值倍數為0.52,地塊內上游、下游地下水監測點位均出現超篩選值項目。
地下水渾濁度超標原因分析:地下水渾濁度與水中礦物質含量有關,如鐵、錳、砷、鈉、鎳等物質,本次調查地下水上游、下游方向錳、地下水下游方向鎳、鈉均出現超篩選值情況,不能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IV類標準,因此地下水渾濁度出現超篩選值情況的原因可能是水中含有較多的鎳、鈉、錳等礦物質所致,但不排除因為歷史農田灌溉所致。
地下水錳超標原因分析:根據《廣東省地下水保護與利用規劃》可知“地下水中度~重度污染區主要分布在粵東、粵西工業區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污染項目主要為pH值、Fe、Mn、NH4+”,調查地塊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因此地下水污染物錳出現超篩選值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地塊內地下水錳本底值相對較高。
地下水鈉超標原因分析:本次檢測結果顯示僅地下水下游一個點位出現超篩選值情況,同時根據東莞市內開展的地塊調查結果顯示,地下水鈉的檢出結果一般相對較高,因此地下水鈉出現超篩選值的原因可能是東莞市地下水中鈉的本底值相對較高。
地下水鎳超標原因分析:根據文獻(楊國義,羅薇,張天彬,萬洪富,高原雪,珠江三角洲典型區域農業土壤鎳的含量分布特征[A],生態環境,2007.16(3):818-821)可知土壤中鎳的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質的影響,濱海沉積物和三角洲沖積物發育的土壤中鎳含量明顯高于其他成土母質的影響,而本地塊距離獅子洋僅900米左右,獅子洋為珠江口內水域,而珠江口是三角洲網河和殘留河口灣并存的河口,故考慮本調查地塊地下水可能受到珠江口獅子洋沖積物的遷移影響,繼而導致地下水中鎳超標,但不排除地塊周邊工業企業生產活動的影響。
②地下水人體健康風險分析
地下水暴露途徑包括吸入室外空氣中來自地下水的氣態污染物,吸入室內空氣中來自地下水的氣態污染物以及飲用地下水。因調查地塊所在區域均已供應自來水,不以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所以不存在飲用地下水暴露途徑。此外,關注污染物錳、鈉、鎳在地下水中不生成氣態污染物,故這些超標污染物缺少暴露途徑,由此地下水中的超篩選值污染物對人體健康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因此本地塊無需開展地下水風險評估工作。
③地下水風險管控措施
鑒于調查地塊地下水污染物中的渾濁度、錳、鈉、鎳不同程度的超出相應風險篩選值,因此建議在后期開發過程中不對地塊內的地下水進行以飲用水源為用途的開發利用。
(3)地表水
本次調查對采集的2份地表水樣品的33項指標進行了檢測分析。檢測結果統計見表5.4-1。通過對比分析,地塊內地表水污染物氰化物、銅、鋅、硒、鎘、鉛、砷、氟化物、硫化物、石油類共10項滿足Ⅰ類地表水質標準要求;六價鉻共1項滿足Ⅱ類地表水質標準要求,汞、揮發酚共2項滿足Ⅲ類地表水質標準要求;溶解氧、氨氮共2項滿足Ⅳ類地表水質標準要求;0項屬于V類水質;化學需氧量、總磷、總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糞大腸菌群共6項屬于劣V類水質;苯、甲苯、乙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鄰二甲苯、苯乙烯、六六六(總量)、滴滴涕(總量)未8項檢出;鎳滿足集中式飲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項目標準限值,其余指標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相關要求,其中化學需氧量、總磷、總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糞大腸菌群共6項污染物濃度超過V類水的原因可能是人類生活和農業種植產生的影響。
(4)底泥
本次地塊調查對采集的2份土壤樣品進行了檢測分析,檢測結果統計見表5.5-1。結果表明,地塊內底泥檢出結果均低于相應的風險篩選值。
3、總結論
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結果表明:沙田鎮LS0401-LS0406(二)地塊不屬于污染地塊,無需開展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故該地塊作為三類工業用地進行再開發利用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