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8
宗地編號441901005001GB05005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報告(公示)
一、基本情況
地塊名稱:宗地編號441901005001GB05005地塊
地塊調查面積:18454.8 平方米
地塊地址:東莞市莞城區可園北路(中心地理位置:東經 113°44'17.98"、北緯 23° 2'49.39")
土地使用權人:東莞市莞城街道辦事處
地塊原用地性質:居住用地
地塊規劃用地性質:文化娛樂用地(C3)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單位:廣東中健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調查緣由:宗地編號441901005001GB05005地塊2013年前為居住用地;2013年地塊規劃用地性質調整為文化娛樂用地(C3),根據《東莞市建設用地開發利用土壤環境管理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東環[2018]310號),該地塊需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
二、第一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
在第一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期間,項目組通過資料收集和審閱、現場踏勘、
調查采訪等方式對目標地塊及其周邊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污染識別。目標地塊歷史沿革清楚,調查地塊在 2003 年前為西隅社區,主要為居民區,不涉及工業生產企業;2003 年地塊內西側約 4500 平方米的居民樓已拆除,2004-2007 年地塊內其余區域的居民樓陸續進行拆除,2007 年地塊內的居民樓基本拆除完畢,僅剩西北角及中部區域的幾處空置居民樓;2008-2017 年地塊主要建筑為西側區域的兩處臨時工棚、西北角及中部區域的空置居民樓,其中臨時工棚為建設東莞文學藝術院及可園北路工人的臨時休息處,于 2009 年拆除;地塊西北角的空置居民樓于 2009 年完成拆除;地塊中部區域的空置居民樓于 2013 年完成拆除,居民樓和水泥硬化地面拆除的建筑垃圾大部分已外運清理,少部分建筑垃圾未清理零散分布在地塊內。建筑物拆除后地塊內長滿雜草,生長良好。2018 年地塊存在開挖建設截污管網和外來填土作業,其中截污管網位于西側區域,長度約為 62 米,流向為自北向南,截污管網建設期間將剩余建筑填料放置于地塊東側,建筑填料為外購所得,主要含有河沙貝殼,剩余建筑填料占地面積約 800 平方米,高度 0.5~1.0 米,約為 600 立方米;外來填土主要分布在地塊南部及中部區域,來源于莞城平樂坊小學建地下室開挖的素土,回填土面積約為 9500 平方米,厚度為 0.7 米~2.0 米,平均厚度為 1.19 米,約 11300 立方米,莞城平樂坊小學地下室地塊(前身為運河小學)為學校用地,故未涉及工業企業,外來填土不含生活垃圾,不含一般工業廢棄物及危險廢物。2019 年地塊東側區域內有附近居民種植蔬菜、香蕉,主要為紅薯、空心菜、黃瓜、香蕉樹等,蔬菜、香蕉種植面積約 2800 平方米,為居民自己食用,主要是施用農家肥,無可殘留農藥、化肥使用情況。其余區域未做利用,長滿雜草,生長良好。地塊無發電機、變壓器裝置存在。
根據地塊相關資料分析、現場勘踏及人員訪談等,將填土區域為重點區域,關注污染物為土壤 pH、
《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36600-2018)表 1 中 45 項基本項目以及有機農藥類進行監測分析。
三、第二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
①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論
第二階段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現場采樣時間為 2020 年 02 月 28 日~2020 年 03 月 06 日,調查組采用系統布點和專業判斷布點相結合方法進行土壤監測點位的布設,此次初步調查共布設 12 個土壤點位,1 個對照采樣點,總共13 個土壤點,共采集 61 份樣品(不包括土壤平行樣),調查地塊內鉆孔深度為6.00~7.00m,分別采集 5 層不同深度樣品;對照點采集深度為 0~0.5m。監測項目為:pH、重金屬和無機物(7 項)、揮發性有機物(27 項)、半揮發性有機物(11 項)、有機農藥類。根據檢測分析結果,土壤環境調查結論如下:
1、對照點
本次調查于地塊外采集了 1 個土壤對照樣品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地塊外對照點 pH 值為 8.73,為堿性土壤;砷、鎘、銅、鉛、汞、鎳均有檢出,六價鉻未檢出;有機類檢測指標均未檢出,檢出結果均未超出第二類用地篩選值。
2、pH
本次調查地塊內共有 60 個土壤樣品進行了 pH 的檢測,pH 值的檢出范圍為7.03~8.81,其中 60 個土壤樣品的 pH 值大于 7,總體來看,調查地塊以堿性土壤為主。
3、重金屬
本次調查地塊內共有 60 個土壤樣品進行了重金屬砷、鎘、六價鉻、銅、鉛、汞、鎳檢測,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砷、鎘、六價鉻、銅、鉛、汞、鎳的檢出濃度低于《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第二類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因此無需對地塊土壤開展重金屬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
4、有機物
本次調查地塊內共有 60 個土壤樣品進行了有機物的檢測,此次檢出的有機污染物包括甲苯,其中,甲苯的最大檢出濃度為 1.4×10-3mg/k 低于《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第二類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其余有機污染物均未檢出,因此無需對地塊土壤開展有機物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
5、有機農藥類
本次調查地塊內共有 15 個土壤樣品進行了有機農藥類的檢測,樣品均未檢 出,低于《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
(GB36600-2018)第二類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因此無需對地塊土壤開展有機農藥類的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相關工作。通過與第二類用地風險篩選值和第一類用地風險篩選值對比分析可知,本次 調查土壤重金屬、有機物、有機農藥類的檢出結果均滿足第二類用地風險篩選值要求,且沒有超第一類用地風險篩選值的檢測項目。
②地下水環境調查結論
1、檢測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在地塊內共布設了 3 個監測井,分別為 D1(下游)、D2(下游)、
D3(上游對照井),于 2020 年 03 月 13 日在地塊內共采集了 3 份地下水樣品(不包括現場平行樣),檢測了 pH 值、渾濁度、鐵、錳、銅、鋅、鋁、鈉、汞、砷、硒、鎘、六價鉻、鉛,六六六(總量)、滴滴涕(總量),共 16 項,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地下水 pH 值范圍為 6.78~7.03,偏中性水,D1~D3 均滿足 I~III類標準要求;其余地下水指標 15 項共檢出 8 項,出現超篩選值的污染物包括渾濁度、錳、鐵、砷共 4 項,渾濁度在 3 個點位(上游對照井、下游)樣品中均超篩選值,鐵在 1 個點位(D3 上游對照井)樣品中超篩選值,錳在 3 個點位(上游對照井、下游)樣品中超篩選值,砷在 1 個點位(下游)樣品中超篩選值,渾濁度最大超篩選值為 1.9,鐵最大超篩選值倍數為 0.78,錳最大超篩選值倍數為5.27,砷最大超篩選值倍數為 0.1,地塊內上游、下游地下水監測點位均出現超篩選值項目,其余檢測項目均低于《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III類標準。
2、地下水人體健康風險分析
地下水暴露途徑包括吸入室外空氣中來自地下水的氣態污染物,吸入室內空
氣中來自地下水的氣態污染物以及飲用地下水。因調查地塊所在區域均已供應自來水,不以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所以不存在飲用地下水暴露途徑。地下水指標中渾濁度屬于感官性狀指標,根據《地下水污染健康風險評估工作指南(試行)》 附錄 H,不屬于工業企業污染地塊場地環境調查關注的污染物,因此不作為本次 場地環境調查的重點關注污染物此外,關注污染物鐵、錳、砷在地下水中不生成氣態污染物,故這些超標污染物缺少暴露途徑,由此地下水中的超篩選值污染物對人體健康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因此本地塊無需開展地下水風險評估工作。
3、地下水風險管控措施
鑒于調查地塊地下水污染物中的渾濁度、鐵、錳、砷不同程度的超出相應風 險篩選值,因此建議在后期開發過程中不對地塊內的地下水進行以飲用水源為用 途的開發利用。
四、總結論
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結果表明:宗地編號 441901005001GB05005 地塊不 屬于污染地塊,無需開展詳細調查與風險評估工作,故該地塊作為文化娛樂用地(C3)進行再開發利用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