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7
厚街鎮2018年012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報告(公示)
一、基本情況
地塊名稱:厚街鎮2018年012地塊
占地面積:26887.73平方米
地理位置:東莞市厚街鎮環岡社區(中心地理坐標:東經113°43'14.87";北緯22°56'27.57")
土地使用權人: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
未來規劃:C6(教育科研設計用地)
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單位:廣東中健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調查緣由:厚街鎮2018年012地塊位于東莞市厚街鎮環岡社區(中心地理坐標:東經113°43'14.87";北緯22°56'27.57"),占地面積26887.73平方米。該地塊2014年前為林地,2014-2018年地塊用地性質為三類居住用地;未來規劃為C6(教育科研設計用地)。根據《東莞市建設用地開發利用土壤環境管理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東環[2018]310號),該地塊需開展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工作。
二、第一階段環境調查結果:
在第一階段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期間,項目組通過資料收集和審閱、現場踏勘、調查采訪等方式對目標地塊及其周邊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污染識別。目標地塊歷史沿革清楚:該地塊在2010年前為荔枝林;2011年開始對地塊進行回填平整,并開始搭建臨時工棚,為建設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的工人提供住所,工棚于2017年拆遷完畢,且根據業主方所出具的填土證明可知,地塊填土時間持續至2018年,填土最深處約達13~14米,填土面積約1萬平方米,回填方量約為20000立方米,填土深度與現場鉆孔情況基本吻合,回填土來源主要為東莞創新科技職業學院一期管道開挖剩余土方、平整地塊剩余土方及建筑落地灰等,未涉及生活垃圾、危險廢物及工業廢棄物;2019年11月,校方為把地塊內雜草除掉,再次對地塊進行平整,期間未進行回填。
三、第二階段環境調查結果
①土壤環境調查結論
第二階段地塊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現場采樣時間為2019年11月25日~2019年11月29日,調查組采用專業判斷布點法結合系統布點法進行土壤監測點位的布設,此次初步調查共布設17個土壤點位,1個對照采樣點,總共18個土壤點,共采集78份樣品(不包括土壤平行樣),調查地塊內鉆孔深度為6.00~15.30m,分別采集4-8層不同深度樣品;對照點采集深度為0~0.5m。監測項目為:pH值、重金屬和無機物(7項)、揮發性有機物(27項)、半揮發性有機物(11項)根據檢測分析結果,土壤環境調查結論如下:
1、pH值
本次調查地塊內共有77個土壤樣品進行了pH值的檢測,pH值的檢出范圍為5.90~7.61,其中70個土壤樣品的pH值小于7,7個土壤樣品的pH值大于7,總體來看,調查地塊以弱酸性、中性土壤為主。
2、重金屬
本次調查地塊內共有77個土壤樣品進行了重金屬砷、鎘、六價鉻、銅、鉛、汞、鎳檢測,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砷、鎘、銅、鉛、汞、鎳的檢出濃度低于第一類用地風險篩選值,其中六價鉻土壤樣品均未檢出,因此無需對地塊土壤開展重金屬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
3、有機物
本次調查地塊內共有77個土壤樣品進行了有機物的檢測,此次檢出的有機污染物包括四氯化碳、氯仿、1,1-二氯乙烯、二氯甲烷、四氯乙烯、氯乙烯、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共8項,其中,四氯化碳的最大檢出濃度為3.0×10-3mg/kg、氯仿最大檢出濃度為1.3×10-3mg/kg、1,1-二氯乙烯的最大檢出濃度為1.9×10-3mg/kg、二氯甲烷的最大檢出濃度為0.163mg/kg、四氯乙烯的最大檢出濃度為3.5×10-2mg/kg、氯乙烯的最大檢出濃度為1.3×10-3mg/kg、甲苯的最大檢出濃度為1.8×10-3mg/kg、間二甲苯+對二甲苯的最大檢出濃度為1.3×10-3mg/kg、氯甲烷的最大檢出濃度為5.0×10-3mg/kg,均低于第一類用地風險篩選值,其余有機污染物均未檢出,因此無需對地塊土壤開展有機物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
②地下水環境調查結論
1、檢測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項目組于2019年12月11日在地塊內共采集了3份地下水樣品,檢測了pH值、渾濁度、鐵、錳、銅、鋅、鋁、鈉、汞、砷、硒、鎘、六價鉻、鉛。由于地塊所在區域屬于東莞地質災害易發區,故地下水功能區保護目標為 《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的IV類標準,并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地下水pH值范圍為7.06~7.12,呈弱堿性水;其余地下水指標14項共檢出11項,出現超篩選值的污染物為錳、鐵共2項,錳在2個點位樣品中均超篩選值,鐵在1個點位超篩選值,超標項目均不是本調查地塊的特征污染物,最大超篩選值倍數為1.08(鐵)~2.09(錳),由于該地塊屬于地質災害易發區,大多數地質災害易發區地下水水質較差,既而可能是造成鐵錳含量超標的原因。地塊內上游、下游地下水監測點位均出現超篩選值項目,其余檢測項目均低于風險篩選值。
2、地下水人體健康風險分析
地下水暴露途徑包括吸入室外空氣中來自地下水的氣態污染物,吸入室內空氣中來自地下水的氣態污染物以及飲用地下水。因調查地塊所在區域均已供應自來水,不以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所以不存在飲用地下水暴露途徑。此外,關注污染物鐵、錳在地下水中不生成氣態污染物,故這些超標污染物缺少暴露途徑,由此地下水中的超篩選值污染物對人體健康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內。因此本地塊無需開展地下水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
3、地下水風險管控措施
鑒于調查地塊地下水污染物中的鐵、錳不同程度的超出相應風險篩選值,因此建議在后期開發過程中不對地塊內的地下水進行以飲用水源為用途的開發利用。
四、總體結論
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結果表明:厚街鎮2018年012地塊不屬于污染地塊,無需開展詳細調查與風險評估工作,故該地塊作為教育科研設計用地進行再開發利用是可行的。